东南亚研究 穿越风险把握机遇——东南亚宏观形势2024年回顾及2025年展望
来源:小九直播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5-01-11 11:52:45
2024年前三季度,区域内需求持续增长,电子科技类产品等全球需求强劲,东南亚六国经济扩张步伐有所加快,GDP同比增速均高于2023年。2025年,预计在外部需求和海外投资持续流入的牵引,叠加区域内消费和投资的支撑下,东南亚经济提高速度保持稳健。但全球地理政治学焦灼的事态动态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经济体和贸易伙伴增长势头超预期放缓、通胀抬头限制货币宽松空间、电子科技类产品周期转换进程加快,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六大风险将使增长面临逆风。
宏观政策:货币政策方面,2024年各国货币宽松于下半年开启,但节奏不一,2025年各国货币当局将继续审慎放松其货币政策,基准情景各国可能降息25-75个基点。财政政策方面,2024年东南亚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率处于较低水平,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将继续严控其财政赤字率,其余四个经济体将适度放松财政空间。产业政策方面,基础设施、先进制造、医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人工智能、数字化的经济和旅游等产业为各国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
金融市场:股票市场方面,今年新加坡股市在东南亚六国中表现最佳,而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表现靠后。债券市场方面,泰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至今下跌约40个基点。或是受经济稳步的增长强劲影响,越南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在强美元背景下,仅有马来西亚林吉特和泰铢小幅升值。年初至今,资金持续流出东南亚债券市场,但流出幅度有所放缓。股票市场资金持续维持净流出态势。未来美联储降息仍存在变数,预计海外资金仍较谨慎,东南亚市场的波动性仍较大,同时需关注未来美对华加征关税对东南亚金融市场带来的外溢性影响。
政治形势:地区政治方面,2024年东盟对内聚焦增强相互连通和供应链韧性推进共同体建设,对外积极加强双多边关系建设以维护东盟的地区合作中心地位,但在传统安全议题领域仍面临困境。2025年,东盟对内将继续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对外努力以“东盟方式”克服大国政治博弈和全球地缘冲突外溢效应对地区局势的影响。国别政局方面,2024年东南亚多国出现最高权力交接,2025年泰国和菲律宾政局仍存动荡因素,其余四国政局有望维持稳定。此外,2025年要着重关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印太战略”的调整和落实方向对地区政治局势的影响。
中国和东盟关系:政治关系方面,2024年中国和东盟保持高层政治互动,并始终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其中,中印尼、中越和中马高层政治互动频密,中菲政治互动“遇冷”。经贸投资方面,2024年至今东盟继续维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越、中马双边贸易增势强劲,机电类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2025年,中国东盟双边政经合作向好势头有望在内外部多重因素的支撑下继续巩固,但特朗普重返白宫等外部环境风险带来的扰动不容忽视。
本文对2024年东南亚地区[1](主要为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和菲律宾六国,以下简称“东南亚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政治发展形势,以及中国‒东盟关系进行回顾,并对2025年发展进行展望。
经济增长方面,内外需共振助力地区经济超预期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随着全球逐步转入降息周期,主要经济体经济提高速度总体稳定,全球货物贸易复苏,带动外部需求修复,再加上域内需求强劲,东南亚六国增长势头仍较良好。同时,地区通胀持续下行,为货币宽松提供了空间,也助力地区经济稳步的增长。总的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东南亚六国宏观经济提高速度均高于2023年,复苏步伐有所加快。
展望2025年,内外需有望继续牵引东南亚六国经济保持良好态势。2025年预计全球经济将受到货币政策逐步宽松和资本投资持续而维持增长态势。持续的电子科技类产品(E&E)上行周期也可能助力全球贸易延续增长态势。同时,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冲突也有望迎来转机,但其关税等政策也可能为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蒙上阴影。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调整可能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投资政策的影响下进一步加速,东南亚地区将继续凭借突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地理位置等优势,巩固其全球产业链转移新锚地的地位。在外部需求和海外投资持续流入的牵引,叠加域内消费和投资的支撑,东南亚六国宏观经济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通胀治理方面,地区总体通胀波动下降,核心通胀粘性依旧。总体通胀方面,2024年上半年,国际粮食价格延续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上涨态势,导致东南亚六国总体CPI出现二次抬升;进入下半年,国际粮价开始走低,加上国际能源价格加速下降,助力东南亚六国总体CPI重回下降通道,至第三季度末均已回落至各国目标通胀区间上限以下,为各国货币宽松提供了空间。与此同时,核心CPI下降速度显著放缓并趋于稳定,至10月末略有抬升迹象。
展望2025年,地区通胀压力将有所回升,但处于可控范围内。全球货币宽松周期延续可能会引起能源、食品和服务价格再次上涨,从而使东南亚六国面临一定通胀反弹压力,但整体通胀率仍有望控制在目标区间。
货币宽松于下半年开启,但各国节奏不一。菲律宾于8月率先启动降息,印度尼西亚也在9月美联储降息前降息。在美联储9月宣布降息50个基点之后,菲律宾宣布“降准”,并于10月二次降息至6.0%。泰国也于10月启动降息至2.25%,但其利率仍处历史相对高位。截至今年11月20日,新加坡[2]、马来西亚和越南货币当局均维持原货币政策或政策利率水平不变。越南央行虽自2023年6月至今一直维持政策利率(包括再融资利率和贴现率)不变,但在真实的操作中货币政策已有所松动。
展望2025年,东南亚六国货币当局将继续审慎调整其货币政策,美联储降息节奏、地区通胀回升程度、本国货币汇率走势,以及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都将影响其货币政策调整。在美联储2025年基准降息情景、地区通胀温和回升(未突破通胀目标区间上限)、本国货币未出现持续剧烈贬值,且宏观经济稳健复苏的大背景下,预计到2025年底,除新加坡外,其他东南亚五国降息幅度将在25-75个基点,新加坡也将适度放宽S$NEER政策区间。
财政政策方面,地区财政赤字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各国财政发力方向有所区别。近两年,东南亚六国财政赤字率均低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平均财政赤字率水平,整体财政健康情况良好。2024年,处于选举年的印度尼西亚,准备实施“数字钱包”的泰国,以及越南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率略有走高。相反,财政赤字率较高的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则坚持财政整顿大方向,2024财年财政预算赤字率继续下降。
展望2025财年,东南亚六国财政当局在努力增加用于公共投资的同时,通过国内收入改革、利用数字化提升管理效率,以及完善补贴政策等方式,优化政府预算结构,提升支出效率。其中,基础设施、基本民生、新能源、半导体、AI和数字化的经济等将继续成为各国公共财政重点支持领域。具体国别来看,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将继续严控其财政赤字率,其余四个经济体将适度放松财政空间。
2025年,东南亚经济面临六大外部风险。第一,全球地理政治学焦灼的事态仍将动态化,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冲突可能因特朗普重新执政美国而告一段落,但新的地理政治学焦灼的事态也许会出现甚至加剧,从而干扰全球供应链顺畅运行,扰乱贸易和商品市场,增添通胀压力。第二,包括关税在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使全球贸易增长不确定性上升,不仅对全球贸易前景和经济活动造成压力,增加贸易扭曲,而且可能使地区主要贸易伙伴经济降速并产生负面溢出效应,给东南亚经济体带来外需走弱、投资外流等不利影响。第三,美欧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势头若超预期放缓,可能会对全球和区内投资与贸易造成拖累,并使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第四,通胀再次抬头可能会引起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货币宽松幅度和速度没有到达预期,不仅削弱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势头,影响外部需求,还可能使国际资本外流,施压东南亚货币,干扰区内降息节奏,并抑制利率敏感经济部门的活动,削弱区内经济活力。第五,全球电子科技类产品周期转换进程可能超预期加快,到2025年下半年可能提前进入被动补库,甚至主动去库阶段,从而施压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电子科技类产品出口国的制造业活动。第六,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相关的严重自然灾害有几率会使生命、生计和产出的巨大损失,还可能引发粮食价格重回上涨通道,加剧粮食危机,使东南亚再度面临通胀问题困扰。
经济稳步的增长:2024年前三个季度,印度尼西亚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11%、5.05%和4.95%,经济稳步的增长继续由内需驱动。其中,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2024年2月总统大选支出、社会援助和补贴项目增加。包括新首都建设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也推动了经济增长。国际大宗商品的价值低迷,导致出口增长动力不足,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较上年继续回落。按行业划分,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的工业,以及零售和批发贸易为主的服务业为增长提供了支撑。2024年全年,预计印度尼西亚经济提高速度将在4.7%-5.5%之间。2025年,随着新总统普拉博沃开始积极兑现其竞选承诺,包括推行“免费午餐计划”和实现2029年前8%的年均经济稳步的增长目标,强劲的私人消费、扩张性公共基建支出和继续改善的私人投资将有望抵消净出口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影响,并实现宏观经济6.0%以上的增长目标。
通胀治理:2024年至今,印度尼西亚的总体CPI已从1月的2.6%下降到10月的1.7%,并自2024年6月开始从始至终保持在央行2.5%至3.5%的通胀目标区间内,得益于政府调控措施推动食品价格持续下降。但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核心CPI虽在上半年保持在2.0%以下,但第三季度开始已再次回升,表明通胀预期锚定仍面临上行压力。展望2025年,虽然通货膨胀面临一定上行风险,但鉴于该国央行对通胀稳定的持续关注,总体CPI将继续受到控制并保持在目标区间内。
货币政策:2024年4月,美元走强导致包括印度尼西亚卢比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为稳定汇率,印度尼西亚央行(BI)于4月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6.25%。进入下半年,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断强化,同时国内经济动能会降低,BI在9月宣布将BI利率下调25个基点以支持经济稳步的增长。截至目前,印度尼西亚政策利率仍维持在6.00%,与年初持平。短期来看,该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重点仍是维持卢比汇率的稳定性。展望未来,印度尼西亚央行在考虑进一步货币宽松空间时,将继续对本币汇率变动、通胀和经济稳步的增长前景保持关注,2025年全年可能将BI利率从6.0%下调50-75个基点至5.25%-5.5%。
财政政策:2024年前三季度,公务员工资、总统大选支出和控制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相关的社会支出增加使得中央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保持增长,资本性支出增长则大多数都用在新首都发展建设。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印度尼西亚政府支出和收入均有所上升,财政政策继续倾向于支持宏观经济稳步的增长。从财政治理来看,2024年虽仍呈赤字状态,但仍有望实现2.3%的预算赤字率目标。政府债务方面,截至2024年6月,印度尼西亚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为39.4%,较2023年略高出0.2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为落实普拉博沃政府的“免费午餐计划”等社会救助项目,同时加快新首都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5年财年印度尼西亚的预算支出规模和赤字规模继续扩大,同时赤字率小幅上调至2.53%,但仍远低于2020至2022年水平,财政政策有望继续支持2025年的经济增长。
产业政策: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的基础设施、能矿、汽车和AI产业发展迅速。在基建领域,该国自前总统佐科任期内开始便大力推动基础设施项目,电站、矿场、码头和路桥等领域项目建设尤为突出。新总统普拉博沃承诺将继续推动基建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在能矿领域,近年来该国对内努力出台矿业下游一体化政策以持续推进矿产品加工产业建设,对外则加强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关键矿产合作伙伴关系以吸引外部投资,从而提升本国能矿产业的发展。同时,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印度尼西亚也计划充分的利用本国丰富的电池矿物原料资源,采取包括取消奢侈税和进口税、降低增值税、降低电车价格和推出财政激励等在内的支持措施扶持本国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充分参与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此外,在人工智能(AI)领域,印度尼西亚也加强与全球科学技术巨头合作,推动该国数字化转型,其中晶片巨头英伟达宣布斥资2亿美元在中爪哇建立AI中心,科技巨头微软也宣布未来四年将在该国投资17亿美元。上述利好政策将给相关行业的内外部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风险提示:美国利率下降幅度和速度没有到达预期,新地缘冲突的涌现,以及美国贸易保护性政策调整将给全球贸易和产业链带来的扰动,都可能给印度尼西亚的增长、通胀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风险。
经济稳步的增长:2024年前三个季度,泰国经济虽在消费的支撑下实现了增长,但增速低于预期。2023年国会大选后持续的使得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滞后,导致上半年公共消费和投资同比收缩,拖累整体增长。但第三季度财政支出加速,利于经济增长。同时,出于对政局不稳和经济放缓的担忧,叠加高家庭负债率,私人消费和投资承压。分行业来看,旅游业持续复苏,电子科技类产品等外部需求推动制造业恢复增长,但厄尔尼诺天气导致农业产出下降。展望来年,预计“数字钱包”计划的落地推行将拉动私人消费,新财年预算法案的正常执行将助力公共消费和投资,全球电子科技类产品需求也有望继续支撑出口,预计泰国经济将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
通胀治理:2024年前三季度,泰国的总体CPI先下降后回升,但除5月份外,均低于央行1%-3%的通胀目标下限,波动的重要的因素是食品和交通通信分项。预计天气因素和基数效应将在短期分别导致食品和能源通胀上升,从而牵引总体通胀率继续回升,并于2025年回归通胀目标区间内,但整体可能继续保持较低水平。核心通胀在2024年也呈先降后升的特征,预计年内将继续回升并在2025年维持在1%左右水平。
货币政策:自美联储2024年9月开启宽松周期,泰国央行(BOT)10月首次降息,将政策利率由2.5%下调至2.25%。泰国央行表示降息的主要考虑是减轻债务人负担,同时重申未来政策利率仍将保持中性,并与经济稳步的增长潜力保持一致,不应太低,以免在长期内造成金融失衡。因此,虽然泰国宏观经济复苏步伐相对缓慢,但通胀回升、泰铢汇率承压,以及美联储未来降息路径的不确定性,都将限制泰国央行降息空间,预计2025年降息幅度在50个基点以内。
财政政策:2023年大选后的政局变动导致泰国2024财年(自2023年10月1日开始)预算法案于2024年3月才最终颁布,政府于5月才开始对外拨款,上半年各级政府财政持续收紧。但2024年7月开始,泰国政府已加快财政拨付,持续推出中小企业软贷款、数字钱包等刺激政策,并将2024财年预算支出总额从3.5万亿泰铢增加到3.6万亿泰铢。2025财年(自2024年10月1日起支用),泰国财政预算支出总额和赤字规模分别为3.75万亿泰铢和0.87万亿泰铢,也都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财政赤字率由上年的3.6%提升至4.5%。因此,2025年,预计泰国公共机构将继续加快财政拨付速度,加快执行2023年和2024年推迟的项目,公共支出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将明显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泰国家庭和非金融企业负债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准。除财政部推出中小企业软贷款计划以降低中小企业负担外,泰国央行下调政策利率来降低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成本,并实施针对性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家庭债务重组方案。
产业政策:2024年泰国的产业政策主要聚焦旅游、汽车、医药和AI领域。泰国政府于7月宣布将免签或持落地签入境游客停留期限延长至60天以刺激旅游业复苏,10月又宣布对23类赌博活动放松管制以加速博彩合法化进程,旅游及零售、餐饮、酒店、博彩等周边行业有望持续受益并支持经济稳步的增长。作为东南亚最大汽车生产和出口国,泰国今年推出了包括税收减免、支持储能系统建设和引进中韩车企投资等支持措施,继续致力于将本国打造为区域电动汽车生产中心。同时,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推进,泰国政府计划加快本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出了包括完善制药和医疗服务供应法律和法规,吸引外国投资,加速仿制药研发,降低进口成本等政策。在人工智能(AI)领域,泰国制定了AI发展战略,并推动成立新的国家人工智能委员会,目的是使泰国成为东盟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中心。全球科技巨头微软已宣布未来四年将在泰国建立首个AI基础设施Azure数据中心,还承诺帮助逾10万泰国人接受AI技能培训。展望2025年,这些政策继续令旅游零售、汽车制造、医药和数字化产业收益。
风险提示:国内方面,为泰党和保守派的政治斗争可能导致国内政局持续动荡,不仅影响政府部门的稳定正常运转,也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同时,拉尼娜现象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使泰国中部和南部面临持续的洪灾考验,影响农业和制造业生产;此外,若私营部门去杠杆进程遇阻碍,或政策利率超预期维持较高水平,则高额的家庭债务可能会减缓私人消费的增长。外部风险方面,泰国最大贸易伙伴和旅客来源地——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游客行为变化可能使泰国出口和旅游业增长低于预期;特朗普重新当选美国总统或将给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复苏、金融市场稳定和国际投资流动都带来不确定性,并使泰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恶化。
经济增长:2024年前三个季度,新加坡实际GDP同比增速分别为3.0%、3.1%和5.4%,增长势头明显强于预期。上半年,消费,尤其是私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引擎,投资表现稳健,而净出口则拖累经济增长。第三季度,全球电子产业上行周期带动新加坡电子行业生产和出口止跌企稳并强劲反弹,成为实现经济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动力。分行业看,前三季度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三季度制造业,尤其是占制造业产值权重最大的电子行业(包括电脑配件与数据储存、半导体)产出的大幅增加,中国赴新旅客激增以及演唱会经济模式也使得旅游相关服务业和商品税收保持相对强劲增长。2025年上半年,新加坡经济将继续以接近其潜在速度增长,但下半年全球电子行业周期转换和国际金融环境可能发生变化,给经济增长带来逆风。
通胀治理:2024年前三季度,新加坡总体CPI由年初的3.4%大幅下行至9月的1.9%,交通、食品和住房价格下降为主要贡献因素。同期,核心CPI虽然也自3.1%下降至2.7%,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总体CPI,且至第三季度已出现回升态势,表明核心通胀粘性依旧。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核心通胀回升势头将得到控制,至年底下降至2.5%左右,总体通胀也将维持在2%左右。2025年,新加坡通胀前景面临的风险更加平衡:地缘政治局势缓解或将提升石油供应和价格下降,从而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住宿通胀也可能随租赁需求下降而缓解,但是GDP增长上行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强于预期,名义工资走高可能助力服务价格缓慢上升并抬升核心通胀。因此,预计2025年新加坡总体通胀率将维持在1.5-2.5%的区间内,核心通胀有望稳定在预测区间中心点附近。
货币政策:自2023年4月至今,新加坡金管局(MAS)已六次维持S$NEER政策区间的斜率、宽度、中间水平不变。在增长势头回升,总体和核心通胀率也处于下降通道的背景下,MAS认为其货币政策设置仍与中期价格稳定保持一致,因此继续维持当前货币政策稳定。展望2025年,除非新加坡宏观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失速,否则MAS将继续维持上述政策立场不变。
财政政策:2024年财年(始于2024年3月1日),新加坡的财政赤字规模较2020-2022年已明显下降,财政赤字规模保持在30亿新币左右,赤字率控制在2.1%,财政整顿步伐较为稳健。
产业政策:2024年,新加坡继续推进其制造业2030年发展目标,即将制造业附加值提高50%,并将新加坡打造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枢纽。为此,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为制造业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科研支持和人才保障的政策措施,包括成立先进制造创新中心(AMCOI)推动新兴领域研发,启动未来转型工作学院(SWIFT)计划为工业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以及加强与亚洲和全球合作伙伴的协作,包括科技巨头微软宣布与新加坡发展局和新加坡全国人工智能核心(AI Singapore)建立伙伴关系,亚马逊则宣布未来四年将在新加坡投资120亿美元用于云计算和AI项目。整体来看,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将继续聚焦智能化和数字化,也将为未来相关领域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全球电子产品周期转换快于预期,贸易冲突急剧升级和主要贸易伙伴经济放缓等导致的外部需求减弱是新加坡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
经济增长:2024年前三个季度,马来西亚GDP增速分别为4.2%、5.9%和5.3%,整体超出预期,并位居区域前三。马来西亚2024年至今经济表现强劲,主要受益于国内消费和投资的推动。消费在前三个季度中保持稳健增长,主要与劳动力市场改善和政府支出显著增加有关。固定投资在2024年表现尤为强劲,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9.7%、11.3%和15.3%,主要来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中心项目相关的产能扩张。分行业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农业部门增长稳健,全球电子产品上行周期和工业生产恢复令制造业(包括电子电器、化工和橡胶制造)保持强劲态势,国际游客数量增加使得零售、酒店和餐饮等旅游相关行业复苏显著,从而助力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展望未来,预计出口将受全球电子产品上升周期支撑而表现强劲,就业改善、工资增长政策和旅游年计划将支持私人消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半导体、数字化等产业扶持计划将令投资保持强劲扩张。预计2025年经济增速有望继续保持在4.5%至5.5%之间。
通胀治理:2024年至今,马来西亚食品通胀整体延续走低态势,但住房和水电燃气通胀波动,导致总体和核心通胀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但整体通胀温和,并低于该国央行2.0%-3.0%的通胀目标区间下限。2025年,预计该国通胀将有所上升,但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上行风险主要马来西亚央行过早的货币宽松,燃油补贴的退出影响,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金融市场波动。
货币政策:2024年至今,增长强劲使得马来西亚央行(BNM)仍将其隔夜政策利率(Overnight Policy Rate)维持在3.0%水平。展望2025年,该国央行维持当前利率水平不变或小幅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较大。
财政政策:2024年马来西亚继续坚持财政整顿大方向,财政收入和支出同比均下降,同时财政赤字规模和赤字率继续下降。2025财年,马来西亚财政预算支出总额4210亿林吉特,虽创下历史新高,但通过增加税收,财政赤字规模下降至813亿林吉特,赤字率也将从2024年的4.3%下降至3.8%,表明政府仍持续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债务控制方面,虽然2024年上半年马来西亚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仍高于60%的国际警戒线,并较去年同期继续上升,但该国政府仍坚持将债务率在中期内降至60%以下的治理目标。
产业政策:2024年,马来西亚继续加速推进落实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年新工业大蓝图及全国半导体战略。在能源转型领域,马来西亚正计划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战略位置、良好的基础设施、雄厚的电气和电子工业基础等有利条件,并推出了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计划(2025年全年对全进口电动汽车免征30%的进口关税及90%的消费税)等产业支持政策,力争成为东南亚新能源汽车生产中心和消费市场。在工业数字化领域,马来西亚大力推动国家智能化和数据中心转型,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已批准12个数据中心投资项目,投资额达902亿林吉特(约合209亿美元),亚马逊、英伟达、谷歌、微软、字节跳动、甲骨文等云厂商和科技巨头纷纷加大在马投资,马来西亚有望成为区域数据中心的投资热土。同时,马来西亚继续推进其半导体战略布局,包括拟定全面的半导体战略蓝图以确保该国继续成为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并计划通过建设东南亚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园区(雪兰莪中心)让该国进一步发展成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中心。展望2025年,新能源汽车、云计算、数字中心、半导体和电子制造将继续受税收、补贴和投资相关政策的刺激而加速发展。
风险提示:2025年马来西亚的增长前景受到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大宗商品生产低于预期等风险的影响,其中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乏力和全球电子产品周期提前进入下行阶段是主要的外需风险来源。
经济增长:2024年前三个季度,越南实际GDP增速分别为5.9%、7.1%和7.4%,位居东南亚六国之首。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下消费和投资的稳定扩张使得国内需求延续复苏态势,再加上强劲的外部需求,共同助力越南2024年经济加速增长。其中,第三季度,越南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15.3%和16.8%,贸易顺差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4.9%。净出口与GDP的比率由第二季度的3.5%上升至7.7%,表明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环比上升。分行业来看,农业部门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加速扩张动力来自橡胶、金属制品、电气设备、电子和计算机等部门的复苏,以住宿、饮食劳务和旅游为主的服务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9月,30年一遇的极端天气灾害台风“摩羯”过境,越南北部制造业基地生产活动被迫中断,2024年第四季度初工业生产将因此被灾后恢复拖累,或将导致第四季度GDP增速环比放缓,但全年经济增速仍有望保持在6.5%左右水平。2025年,预计财政扩张和货币宽松将继续支持消费和公共投资,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全球和区域供应链布局加速调整则可能助推出口和外国投资(FDI)流入稳定增长,全年越南有望实现该国国会《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决议》确定的6.5%-7.0%的增长目标。
通胀治理:2024年前三季度,越南的通胀压力呈现先回升后缓解的态势。大米等粮食和国内汽油价格推动上半年总体CPI走高,但仍未超过4.5%的政府通胀控制目标;8月和9月,能源和教育价格调整牵引通胀逐步回落,但因台风影响10月国内食品价格上涨,通胀再次短暂回升,预计至年底总体CPI将稳定在3.5%左右水平。2025年,工资上涨和政府价格调整可能推动通胀继续回升,但仍有望保持在4.0%以下水平。
货币政策:2024年,越南央行(SBV)继续奉行灵活的货币政策,虽然自2023年6月至今一直维持政策利率(包括再融资利率Refinancing Rate和贴现率Discounting Rate)不变,但在实际操作中已在逐步放松金融条件,包括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降低7天逆回购利率以支持银行系统流动性、促进融资成本下降、以及延长对困难债务人的监管宽容期限以支持银行对其进行贷款重组等。我们认为,越南央行将维持灵活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组合,在2025年上半年根据物价走势和经济增长目标适度小幅下调政策利率,以支持2025年更高的经济增长目标。
财政政策:2024年越南继续维持扩张性财政政策,但上半年预算执行和拨付因政府最高权力变动有所拖延,公共支出下降,但国家预算收入因国内生产恢复和贸易活动强劲而增加,预算盈余因此从上年同期占GDP的约1.5%扩大到2024年的约4.1%。下半年开始,公共支出加速,并预计到2024年底将国家预算转为轻微赤字。2025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的预算总支出为2548.9万亿越南盾,赤字规模471.5万亿越南盾,赤字率3.8%,均较2024年预算案大幅增加。这意味着,2025年越南将继续延续扩张性财政政策,公共投资支出有望加快,建筑业、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以及半导体、数字化和电力等重点领域有望获得更多财政支持。
产业政策:2024年,越南政府颁布了关于继续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决议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力争实现包括工业竞争力跻身东盟前三,工业占GDP比重达40%,以及建设和发展大规模、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工业产业等目标。整体来看,越南的产业现代化聚焦信息通信、半导体、人工智能和绿色经济等领域。1月,越南发布《至2050年国家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5G规模化部署应用。9月,越南颁布半导体产业至2030年发展的策略和2050年愿景,其中第一阶段(2024年-2030年)计划发展成为全球半导体人力资源中心之一,形成半导体产业从研究、设计、生产、封装和测试等各阶段的基础能力。10月,越南发布《关于加强半导体芯片、AI和云计算领域高素质人力资源培训政府令》,要求加强相关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此外,越南政府对外表示,优先吸引外商对绿色经济、创新、电动汽车、矿产深加工等领域投资,特别是半导体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因此,展望未来,上述领域有望受益于越南政府相关产业扶持、补贴和引资政策而获得较好的投资和发展机会。此外,增值税下调、第五次薪酬政策改革、就业通胀稳定和扩大免签国家范围等旅游刺激政策也将刺激零售行业持续增长,2022年开始遭遇逆风的房地产行业也已触底反弹并逐步复苏,有望在2025年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风险提示:展望2025年,越南的经济增长仍面临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风险。一方面,对外贸和外资的双重依赖使得越南的宏观经济(尤其是出口、制造和就业)对服装、纺织、电子等行业的区内竞争,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抬头更加敏感。另一方面,过去房地产行业的非正常膨胀使得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在近几年明显走高,限制了进一步货币宽松的空间,从而导致稳定和提升国内需求更有赖于财政刺激政策的推出,这意味着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的上升。
经济增长:2024年前三个季度,菲律宾实际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5%、6.6%和5.1%,整体保持强劲,但略低于该国政府制定的全年增长6.0%-7.0%的目标。消费和投资,以及第二季度开始发力的净出口是经济改善的主因。在强劲就业、海外汇款和消费信贷增长支持下,私人消费是GDP增长的最大贡献来源。公共消费则从2023年的收缩中反弹,助力经济增长;投资的增长以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主要推动力;净出口的贡献起始于第二季度,并在第三季度进一步扩大,主要得益于全球商品贸易的复苏,其中电子产品和制成品出口尤为强劲。分行业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台风和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农作物生产,农业同比收缩;在制造业和建筑业高速增长的支持下,工业同比扩张;零售业和旅游业则是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展望2024年剩余时期,菲律宾仍有望实现6.0%的增长目标。2025年,菲律宾官方实际GDP增长目标是6.5%至7.5%,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助力经济增长。
通胀治理:2024年至今,总体CPI通胀相较上年明显下行,至9月已突破2%的通胀目标区间下限。食品和运输价格下降是通胀压力缓解的主要动力,其中大米价格因供应增加和政府降低进口关税而持续下行是关键。受到紧缩货币政策的滞后影响,核心通胀从1月份的3.7%持续下行到10月的2.4%。展望2025年,菲律宾的通胀压力可能会有所回升,电价的潜在调整和最低工资的提高,以及降息降准宽松货币政策是主要的上行风险来源,但食品价格有望保持下降并助力通胀压力整体可控,预计总体和核心通胀可能保持在3.0%-3.5%区间。
货币政策:通胀整体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支持菲律宾央行(BSP)转向降低货币政策的限制性。2024年8月,菲律宾央行率先宣布将基准利率(即目标逆回购RRP)下调25个基点,9月美联储正式开启全球货币宽松周期后,该国央行宣布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0月再次降息25个基点。当前,菲律宾政策利率为6.0%,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展望未来,鉴于通胀新出现的上行风险以及美联储降息路径的不确定性,预计菲律宾央行将在宽松周期中保持审慎态度,以确保物价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就业,2025年全年预期降息幅度在50个基点左右。
财政政策:菲律宾2024年国家支出计划(NEP)批复财政支出5.77万亿比索,财政赤字1.36万亿比索,赤字率为5.6%,总支出虽继续扩大,但赤字规模和赤字率均较2023年明显下降。根据菲律宾财政部报告,2024年前9个月,由于财政收入增长超过支出增长,政府预算赤字缩小到9702亿菲律宾比索,比同期预算赤字上限低9.1%。2025财年,菲律宾财政预算总支出同比增长10.1%至6.35万亿比索,优先支出方向包括粮食安全、社会保障、住房、基础设施、数字连接和能源等领域,财政赤字规模为1.71万亿比索,赤字率进一步下调至5.3%,体现了政府对财政整顿的持续推进。
产业政策:2024年,菲律宾大力推行在基础设施、电动汽车和数字转型领域的产业支持政策。在基建领域,菲律宾政府“多建好建”计划(BBM)下的多个公共建筑和高速物流旗舰项目已开始推进实施。在电动汽车领域,菲律宾政府则加快实施其电动汽车发展战略,推出了包括电动车将享受零关税优惠至2028年等支持政策。在数字转型领域,菲政府拨款30亿比索推动免费公共互联网接入计划,旨在确保菲公民享受数字化转型成果。此外,菲律宾政府还正在寻求亚洲开发银行(ADB)的额外资金,用以支持政府的数字化的经济规划。展望2025年,建筑、交通物流、电动汽车和数字转型等行业将继续获得发展和投资机会。但是,鉴于小马科斯政府执行“亲美远华”的外交政策,中菲政治关系难现转机,双边经贸投资合作也将继续面临阻碍,中国企业参与该国上述产业的投资合作将面临较大的政治和针对性政策风险。
风险提示:展望2025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和贸易伙伴经济增速放缓,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引起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和非法移民驱逐政策带来的劳工收入下降,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都可能使菲律宾实现高增长目标遭遇阻力。同时,拉尼娜等气象灾害也可能再次对菲律宾农业和制造业生产活动形成影响,抑制私人消费。
2024年,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共识在 “软着陆” 和 “硬着陆” 之间切换,导致对美联储的降息时机和幅度前后波动很大。因此,市场仍较谨慎,资金流尚未大幅流入东南亚新兴市场。自2022年以来,资金持续流出东南亚债券市场,但今年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加强,流出幅度有所放缓。但股票市场资金仍持续维持净流出态势。分国别来看,股票市场方面,今年泰国、越南与印度尼西亚资金净流出较大,而仅新加坡有小幅资金净流入;债券市场方面,印度尼西亚存在大量资金净流出。
股票市场方面,受益于自身经济稳步的增长强劲,今年新加坡股市在东南亚六国中表现最佳,而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表现靠后。债券市场方面,美债利率是影响东南亚六国国债走势的重要因素。但受制于国内通胀偏弱和非金融行业和居民的高杠杆率,泰国未来政策利率缺乏上行基础,因此泰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最近并未随美债利率反弹,从年初至今下跌约40个基点。越南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或是受经济稳步的增长强劲影响。外汇市场方面,受强美元影响,东南亚货币兑美元整体呈贬值态势,仅马来西亚林吉特和泰铢仍小幅升值。其中,马来西亚林吉特升值主要与该国央行加强外汇市场干预有关,而泰国为东南亚重要的黄金出口国,今年国际黄金价格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对泰铢汇率形成了支撑。
展望明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市场易受外部资金流影响而发生波动。尽管9月美联储已步入降息周期,但美国经济韧性和特朗普未来的减税和加征关税等政策,可能意味着美联储未来需放缓降息节奏。因此,外部资金或仍较谨慎,从而导致东南亚金融市场波动仍大。同时考虑到未来美对华加征关税,东南亚地区作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其货币势必受到人民币贬值影响,因此需关注外溢性带来的影响。
地区政治方面,在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的主持下,东盟对内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对外努力加强对外关系建设。
对内方面,2024年东盟建设聚焦增强互联互通和供应链韧性,但在传统安全议题领域仍面临困境。1月,老挝正式就任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提出2024年东盟建设的主题为“东盟:增强连通性与复苏能力”。其中,增强连通性的优先发展事项包括经济一体化、包容性增长、数字化和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等4个重点领域,加强复苏能力则包括制定2045年远景战略规划、促进巩固东盟地区架构中心地位、促进环境合作、促进妇女和儿童事业发展和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等5个重点领域。10月8日至11日,第44届和第45届东盟峰会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主题为“东盟:增强联通和韧性”。与去年的峰会相似,今年的东盟峰会在解决缅甸问题和南海问题上乏善可陈,在域外大国竞争方面也持模糊态度,而是继续侧重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议题,同意通过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加强互联互通水平三大优先方向来加紧落实2025年愿景。这既体现了在全球经济政治化、泛安全化的背景下,东盟及其成员国聚焦经济发展符合自身发展利益,也再次印证了“东盟方式”在解决传统安全问题领域面临诸多困境。
对外方面,2024年,东盟积极加强与合作伙伴和其他域外国家的双多边关系建设,以维护东盟在双多边合作和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今年以来,东盟加强了与澳大利亚、德国和欧盟等国家的关系建设,尤其强调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等领域加强合作。与此同时,东盟继续加强与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政治经贸关系发展,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持续交换意见。此外,东盟也继续以“东盟方式”强化与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联合国等伙伴国的对话合作,继续增强其在地区结构中的中心地位。
展望2025年,东盟将在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的主持下,对内以加紧落实2025年愿景为目标,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强共同体建设,并为缅甸问题的解决寻找新的出路。对外,东盟将继续致力于克服大国政治博弈和全球地缘冲突外溢效应对地区局势的影响,努力以“东盟方式”促进与域外伙伴或国家的全面合作。但随着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并重返白宫,2025年尤其要关注其第二任期内美国“印太战略”的调整和落实方向对东南亚地区政治局势的影响[3]。
国别政局方面,多国出现最高权力交接。2024年以来,印尼总统大选顺利举行,普拉博沃—吉布兰组合胜选,并于10月20日正式就任;泰国为泰党和保守派的联盟裂痕不断加深,赛塔因违反宪法被解除总理职务,佩通坦出任新总理,但面临新指控;新加坡完成二十年来首次政府最高权力交接,李显龙卸任总理,“第四代”(G4)领导人黄循财顺利接班;越南阮富仲逝世,苏林接任,国家主席和国会主席分由梁强和陈青敏担任,再加上政府总理范明政,越南政局重回“四驾马车”格局,2023年初以来的政局动荡有望结束;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对内持续对杜特尔特家族施压,在国内政治斗争中已占有绝对优势。
展望2025年,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政局有望维持稳定,泰国和菲律宾政局仍存动荡因素。其中,泰国保守派和革新派对立尚未缓解,为泰党和保守派联盟稳定性可能继续下降,再加上经济和金融市场表现低迷,佩通坦内阁将继续面临内外多重压力。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与其曾直接交往的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有望扭转在国内政治斗争中的劣势,小马科斯政府将面临国内政治斗争和美国盟伴政策调整的双重挑战。
双边高层政治互动频密,中印尼、中越和中马互动尤为密切,中菲无高层政治互动。2024年以来,中国—东盟高层互动仍然频密,为双边关系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来访方面,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越共、越南国家主席苏林和越南国会主席王庭惠,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和政府总理安瓦尔,东帝汶总统奥尔塔分别对中国进行访问。其中,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在当选和正式就任总统后都将中国作为首次出访的目的地,体现了中印尼深厚传统友谊和高水平政治互信。出访方面,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先后对马来西亚、老挝和越南进行正式访问。2024年至今,中国与马来西亚、越南、东帝汶和印度尼西亚签署了深化双边关系的官方联合声明,内容涉及增进政治互信、加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推进全方位合作、增进人文交流等方面。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自小马科斯就任总统后大幅调整其对外政策,不仅大力加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还在南海问题上动作频频,严重侵犯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引起我国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中菲政治关系迅速遇冷,自2023年1月后再无高层政治互动。
中国和东盟始终照顾彼此关切和核心利益。上半年,针对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东盟主要国家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并在南海问题上重申继续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但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仍延续路线,不仅在上“玩火”,还频频在南海制造紧张对峙局势,破坏地区安全环境。下半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2024年东盟峰会期间的东亚领导人政治会晤,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展望2025年,双边政治关系有望克服内外部不利因素,继续稳健发展。明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越南和缅甸建交满75周年,和泰国、新加坡建交分别满50周年和35周年,中国将以上述建交周年纪念为契机,与相关国家进一步加强政治互动,弘扬传统友好关系,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同时深入推进发展战略对接,统筹推进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但同时,必须关注到,南海问题和个别国家奉行对华挑衅外交政策等内部因素,域外大国对地区安全和经贸事务的强力接入以及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外溢效应等外部因素,都有可能使中国—东盟双边关系发展遭遇逆风。整体来看,2025年,在高层政治的引领下,中国—东盟将持续增强政治互信,不断丰富双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双边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双边政治关系也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势头。
双边贸易方面,东盟继续维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越、中马双边贸易增势强劲,机电类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
区域双边贸易总量方面,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增速高于整体,东盟继续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按美元计价,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7157.7亿美元,其中对东盟出口4246.6亿美元,自东盟进口2911.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4%、10.2%和3.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整体4.0、5.9和1.4个百分点,也高于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增速。今年前9个月,我国对东盟贸易顺差1335.6亿美元,同比扩大25.1%。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为15.7%,东盟继续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
国别双边贸易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继续为中国在东盟前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越南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7.6%和10.8%,与印尼、泰国和新加坡贸易额则呈小幅增长,与菲律宾贸易额继续录得负增长(-1.8%)。其中,越南继续维持我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进出口额达1486亿美元,中国向越南出口同比增长19.0%,自越南进口同比增长15.4%。
进出口商品结构方面,机电类产品进出口增速强劲。2024年以来,中国和东盟产业链合作持续深入,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纺织服装等领域合作紧密,相关中间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中国与东盟国家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中间品进出口总额在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中占比超过60%,同比增长9%。其中,计算机零附件、平板显示模组、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类中间品进出口分别增长63.9%、22.2%、13%[4]。从中国与东南亚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出口方面,机电音像设备、贱金属制品、纺织制品、塑料橡胶制品以及车辆运输设备类产品占比较高,且同比均保持增长。其中,机电音像设备、塑料橡胶制品、光学类产品以及车辆交通运输类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5%。进口方面,机电音像设备、矿产品、贱金属制品占比较高,也保持正增长,但其他大类产品进口呈同比下降态势。
经贸协定方面,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在10月10日举行的第2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双方一致认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表明双方坚定不移地维护基于规则的贸易环境,致力于在复杂的全球环境中深化经济一体化与务实合作,加快疫情后经济复苏。据中国商务部介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历经近两年时间、9轮正式谈判、100余场工作组会议,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海关程序及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经济技术合作等9个领域展开全面持续磋商,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现有中国—东盟自贸协定2.0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基础上实现了重要增值。
双向投资方面,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地位。根据2024年9月公布的《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3年,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地位,仅次于中国香港。全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251.2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占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的14.2%,较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东盟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756.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5.9%,仅次于中国香港。从行业分布看,2023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从流向的主要国家看,新加坡位居首位,流量达131亿美元,同比增长57.9%,占对东盟投资流量的52.1%,主要投向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等;其次为印尼31.3亿美元,同比下降31.1%,占12.5%,主要投向制造业等;越南位列第三,流量达25.9亿美元,同比增长52.3%,占10.3%,主要投向制造业等行业[5]。
展望2025年,中国东盟双边经贸投资向好势头有望继续巩固,但外部风险不容忽视。
一方面,中国东盟双边经贸投资有望继续维持向好势头。从内部动力来看,中国和东盟对合作促进区域和各国经济稳步的增长达成高度共识,经济结构互补性较强,产业升级方向相互衔接,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发展拥有极强的内生动力。从外部助力来看,特朗普重返白宫及其对全球加征10%普遍关税和对中国加征60%针对性关税以扭转美国贸易逆差的对外经贸战略,可能进一步加速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调整,中国企业出海投资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东南亚国家或将从中受益,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从政治保障来看,中国与东盟高层交往日益频密,战略互信持续深化,将为双边经贸投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从政策保障来看,RCEP协议生效和持续落实,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3.0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将全面拓展中国与东盟在新兴领域的互利合作,加强双方标准和规制领域互融互通,促进贸易便利化及包容发展,从而为中国—东盟共同建设超大规模市场提供新的制度性保障。从重点领域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关、经济走廊等领域互联互通建设将深入开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产业和投资合作有望进一步加快。从外溢影响来看,中国—东盟经贸投资合作的高水平发展将继续充当双边国际政治和经济战略的稳定器。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竞争博弈持续升级,影响向全球外溢。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域外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和霸权思维,强行在东亚灌输兜售“”,频繁干涉介入地区安全事务,唆使支持部分域内国家在南海兴风作浪,甚至试图把阵营对抗、地缘冲突引入亚洲。但是,大多数东盟国家更希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发展,拒绝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
但另一方面,特朗普重返白宫带来的外部环境风险将使2025年中国和东盟双边经贸投资面临考验。随着特朗普坚持“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理念和对外经贸战略,可能使中美贸易焦灼的事态进一步升级,深深依赖中美两个巨大市场的东南亚经济体将难免被波及。东南亚各国可能要更加谨慎地平衡自己的经济和外交政策,尽量提升该区域在全球贸易和供应链重塑中的枢纽位置。东盟可能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欧盟、韩国和日本等主要合作伙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将致力于进一步推动包括RCEP在内的区域和多边合作。但与此同时,为对冲特朗普上台后的关税战以及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对地区出口的冲击,东盟经济体也可能被迫对中国产品加征一定的关税,从而影响当前中国—东盟政治经贸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
[1]鉴于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英文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即ASEAN,简称东盟)为地区性政治经济组织。为方便阅读和理解,本报告在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部分以“东南亚地区”指代该地区,在政治和双多边关系论述部分以“东盟地区”指代该地区。另,虽然截至目前,东盟共有11个成员国,但由于东帝汶于2022年11月才被东盟同意接纳为第11个成员,本报告后续涉及“东盟”的统计分析均指原东盟10国,不包括东帝汶。
[3]详细分析请见兴业研究《东南亚通胀降温高增长持续,东盟峰会聚焦经济、把握机遇——东南亚宏观形势跟踪(2024年第7期)》报告(2024年11月发布)的专题部分。
[4]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新闻办就2024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网站,[EB/OL],2024/10/15[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