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观察|安徽:5万亿元成绩单的背后
来源:小九直播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5-01-26 17:23:32
中安在线年经济运行成绩单。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06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
若从自身情况考量,安徽身处我们国家的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最强区域之一的长三角地区。“得时”亦“得势”,拥有多重国家发展的策略叠加优势,虽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46%,却创造全国3.7%的GDP,可谓以较小的土地面积贡献了较多的经济价值。平均而言,安徽每天已能创造超137亿元的GDP,将对安徽产业体系、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汇聚、区域协调及对外开放等方面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发展的潜在能力无需赘述。
回顾安徽的经济发展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2.9亿元,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不到四分之一。改革开放后,安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199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2009年突破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跨越4个万亿元台阶,2014、2018、2021、2024年分别突破2、3、4和5万亿元,从较小规模经济体向全国经济十强的转变,经济活力与潜力正充分体现,发展速度迅猛的安徽,名气也开始越发响亮。
工业经济结构也在优化。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8.2和13.3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产量增长43.3%、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94.5%,集成电路增长47.4%,工业机器人增长81.4%,家用洗衣机增长10.4%,房间空气调节器增长8.8%,彩色电视机增长5.3%。
量子信息领域,“祖冲之三号”实现超导量子计算最强优越性;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走在世界前列,“天都”双星实现绕月编队飞行……放眼当下的江淮大地,不少企业正成为各地催生新引擎、激发新动能、提高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一个个“创新之花”竞相结出“产业硕果”,也在助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新赛道加快形成。
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安徽不断健全“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机制,“一链一策”推动全省十大新兴起的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同时,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筹建首批10个升级先导区。工业网络站点平台设备连接数突破千万台,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升至全国第3位……更完善的安徽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正加速构建。
整车出口量跃居全国首位,如今,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前不久,芜湖港滚装船码头,一声汽笛长鸣打破江面平静,奇瑞瑞虎7迎来第100万辆的扬帆出海,成为首个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破百万辆的单一车型。不仅是奇瑞,慢慢的变多的“安徽造”也迈向世界舞台,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诞生;全国每3台冰箱、4台洗衣机、5台空调里,就有1台是“安徽制造”,“制造大省”的美誉也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而实至名归。
过去一年,深入推动“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加快发展产贸融合、贸易数字化转型等新模式,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增长11%。举办跨国公司安徽行系列活动,开设面向海外投资机构和优质企业的“理解中国”课程班,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06家。组建微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全省对外投资提高12.3%。中国(安微)自贸试验区推出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2项……窥一斑,知全貌,这些举措,都在让安徽开放型经济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再看周围,长三角地区高手如云,提出“经济提高速度在长三角地区往前赶”,就是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通过快速推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安徽才能逐步的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提高速度的超越,从而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中争取更有利的地位,吸引更加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向安徽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