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船舶领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海洋强国靠他们
目前,我国海军已拥有两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其中辽宁舰是由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改造而来,而山东舰作为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首艘国产航母。从2013年开工建设到2019年交付海军,它经历了6年时间,这是我国国防装备建设的一个重大里程碑。这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力量又有大的进步。2021年高考将近,可能很多高中生有志于投身到海洋力量的建设中去,以增加我国的国防力量,那么想要制造航母,就需要学习一定的专业相关知识才可以,一般来说,航母的制造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船舶与海洋工程作为海洋技术的一个热门,始终在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国防工程,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一起来了解一下船舶领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吧!
作为一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这个专业上,在我国诸多的高校中,是有着绝对的一马当先的优势的,本身这所高校的该专业就来自于当时实力非常强劲的“哈军工”,外加上在“211工程”的建设中,这所高校的这个学科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让这所高校的这个专业更加的强劲,在目前,如果想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的内容,去哈工程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这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并不是像其他学校那样高到很多学子只能望而却步的地步。
虽然说上海交通大学在“西迁”过程中,很多学科都外流到如今的西安交通大学了,但是该校拥有曾经“交通大学”的很多底子,在这个底子上很快的发展壮大,到今天,已经被誉为“东方MIT”,而这所高校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更是非常的优秀,本身所在的地区上海就是靠海的,让这所高校在这个专业上的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加强和发展。
该校本身的总实力在我国高校中处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准,不过天津大学的这个专业的方向,似乎更加针对一些和海洋法等方面比较综合的一些方向培养,没有很侧重于船舶的制造,所以该校的该专业虽然强,但是如果想要造航母的话,选择这个学校,恐怕会令你失望,但是不过好在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比较高,在这个学校认真学习,取得其他名校该专业的保研资格,应该不是很难。
作为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一直是国内顶级的高校之一,理工类的专业一直很强,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更是该校的优势专业,并且所在地大连本身是靠海的城市,该校在这个专业上有着出色的成就除了本身的丰厚的历史积淀之外,和其便利的地理位置也不无关系,我们大家可以发现,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比较强势的高校,几乎都是靠近港口的。该校所在的辽宁省,历来都是我国的船舶制造大省,这通过我国第一艘航母被命名为“辽宁舰”就能够准确的看出端倪。
华中科技大学的工科和它的医学一样发达,甚至在实力上,是超过了它的医学水平的,该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上的造诣也不可小觑,虽然说该校所在的武汉并不是靠海的城市,但是这所高校所在的城市,可是很重要的长江港口,对于研究船舶与制造而言,是很有大的便利的,而且这次“山东舰”的副总工程师,就是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该校既然已经有校友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上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的话,那么到该校去读这个专业,相信造航母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除了上述五所高校之外,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都是国内顶尖的,并且这些高校按照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分布非常广的,也适合各个阶段的考生去报考,,当然想要在未来给我国造航母,那么到了大学肯定是要好好学习才可以,毕竟事关国家安危。
以下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共有12所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以下是具体榜单,可为学子们报考具体学校及专业提供参考:
1961年,海军组建舰艇研究院并正式成立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简称七院),七院属国防部建制,在国防科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其党政工作和日常工作的组织领导由海军负责。1965年转隶第六机械工业部。主要是做舰船武器装备发展的策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探讨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武器系统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技术体系。中船集团在经历分分合合后,现在又合并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其下属各研究所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众多的船舶设计研究院,为中国的军船和民船的顶层设计和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作为船舶圈不可不了解的科研院所。
主要从事舰船武器装备发展的策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探讨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承担研究生培养和学位管理工作。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系统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技术体系。我院现有职工近800人,其中各类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近600人,包括研究员、教授在内的高级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近200人,院士1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泉路堡甲2号
第十二研究所始建于1964年,船舶行业唯一的热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所,水中兵器及舰船动力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的专业研制机构,船舶动力国家工程实验室制造技术主任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针对舰船武器装备“大、快、远、准、深、隐”的发展的新趋势,对零部件提出的 “大型化、轻量化、功能结构一体化和恶劣环境长寿命”的制造要求,开展与其适应的先进材料及工艺研究,重点发展大型复杂铸锻件热成形技术、非金属复合材料及成形技术、金属基复合材料及成形技术、轻合金材料和高温合金成形技术、表面工程技术、材料测试分析及可靠性评估技术、工艺仿线D打印及智能制造技术等八个专业方向。地址:陕西省兴平市西城区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档案馆地处陕西省兴平市,技术档案馆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担负着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提供利用船舶工业各类档案资料的任务,主要为船舶行业服务。近年来,技术档案馆在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了档案工作局域网络,配备了现代化管理设备,运用了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了馆藏档案计算机检索。地址:陕西省兴平市金城路100号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主要承担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开发的任务,尤以舰船总体系统工程见长。自1961年建所以来,我所以舰船的研究与开发为己任,为保卫祖国的海疆、护航护渔、打击走私、海难救助、出国访问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在海洋工程、电磁兼容、噪声控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也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地址:武汉市武昌区路268号
七○二所,1951年建立于上海黄浦江畔,1965年总部搬迁至无锡,设有上海分部和青岛分部。数十年来建有功能齐全、配套完整的大中型科研试验设施近30座,设有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检验测试中心,一个国家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和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占地1300余亩,现有职工1500余人,其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万人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2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2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名。七○二所主要是做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及振动、噪声、抗冲击等有关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的研究设计与开发。许多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船舶设计、建造和标准规范的编制中,为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事业及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222号
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组建于1961年,是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的大型动力设备研究所,主要是做船舶与工业用蒸汽与燃气动力装置及设备、电站、热能工程、物理运动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和设计。共有十一个研究室、一个生产工厂、三十多座大型试验台架,可进行燃气轮机整机及柴燃并车、全台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锅炉燃烧器、轮盘超速及低循环疲劳、叶栅吹风、阀门管道进排气系统、物理运动与元件、强度与振动等方面的试验及测试分析。地址:哈尔滨红旗大街108号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1月。主要是做船舶特辅机电设备与系统的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和总成。现以形成特种装置、船舶综合供电系统、船舶特辅机电设备、特种测试及环境条件与可靠性实验研究五大船舶专业板块,涉及到特种机械、甲板机械、输送机械、特种推进、减摇装置、舱室机械、电机与电站、环保设备、海水淡化、特种阀门、热工空调、液压、减震降噪等30多个专业门类,先后为150多型船舶以及海洋工程、厂矿公司可以提供了3000多项配套设备产品。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10号
50年来,七零五所先后获科学技术进步奖40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0多项,两大国家重点型号连续两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该所被国家授予“重大贡献单位”光荣称号。七零五所现有职工1400余人,其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科学技术人员1000余人,设有硕士、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工作站。全所研究领域涉及系统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水声工程、流体力学、自动控制、惯性制导、精密仪器、光纤通信、液压技术、热电机技术、仿真技术、测试技术、可靠性技术等30多个学科、60余种专业,建有20多个技术先进、设备配套的大型实验室和一个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拥有3000多台、套国内外先进设备和仪器仪表,既满足了高性能水下武器装备研制的需求,又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地址:西安市高新开发区高新一路18号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历经五十余年创新发展,已成为中国船舶导航与操控领域顶级规模,实力最强的专业方面技术研究机构和系统设备供应商,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制造中心以及获国家和国防认可委认证的计量检测中心,通过了GB/T19001-2008和GJB9001-200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90余项,拥有专利授权百余项。主要产品通过了中国船级社和德国劳式船级社型式认可,广泛应用于远洋渔船、油轮、散货船、粮食船和海警船、海监船等各型公务船舶。地址:天津红桥区丁字沽一号路268号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融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控制于一身,以舰船作战指挥系统为主体,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开发应用为目标的国家重点研究所。主要从事大型系统集成与控制、计算机加固技术、容错技术、并行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与软件工程、图形图像处理、工业过程控制、印制电路等专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珞喻路
宜昌测试技术探讨研究所主要从事水下特种装备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是我国舰船科技、海洋工程重点骨干研究所,国家863、973高技术项目研究单位,国防磁学计量站定点建设单位。下设8个专业研究室、1个情报研究中心、1个装备生产部、2个试制工厂和1个CAD工作站,拥有亚洲一流的高标准弱磁实验基地,和我国室内最深的现代化试验水池等一系列先进的科研设施。在水下多功能平台、水下浮体定深、海洋智能拖曳、高抗流水下机器人、实时传输潜标系统、磁检测与应用等方面,掌握着核心技术优势,引领着该行业的发展。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胜利三路58号
七一一所创建于1963 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一一所是一个具有55年历史的舰船动力研发机构和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集团。七一一所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齐全的专业配置,拥有柴油机及气体发动机、热气机及特种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电气及自动化系统、能源装备及工程、分布式供能与新能源服务、海外业务等七大战略业务,其核心技术与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具国际影响,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服务、工程承包为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服务于机械、石化、能源、交通运输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涉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3111号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主要从事舰船电力推进系统和装置研究。主要承担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及设备、特种电池研制任务。专业范围涉及电力推进系统、电机、开关电器、化学电源和化工材料等领域。主要研究领域有电机、开关电器、自动控制、电力传动、电力电子、化学电源、绝缘化工材料等,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 1963 年组建以来,共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奖 300 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科技进步奖 40 余项,现有职工 800 多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及以上 126 名,省(部)级专家 8 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6 名。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南湖汽校大院
第七一三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4月,坐落在河南省郑州市,是专业从事机电成套设备研制和工程应用的国家重点研究所。近年来,七一三所按照“军民融合”战略要求,在确保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工作。目前民品产业已形成以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动力与机电装备、海洋装备、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四大板块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光伏发电配套装备、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安全门、智能立体车库、特种车辆、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建筑系统等,可实现系统成套集成化、型号系列化以及差异化定制。地址:郑州京广中路126号
中国船舶信息中心成立于1963年,是船舶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目前,中国船舶信息中心已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数据库为核心、以多媒体为载体的现代化工作模式;形成了以船舶工业技术、军民两用技术、行业发展战略、船舶市场经济等为龙头的优势研究领域,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及船舶行业内知名度很高的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德外双泉堡甲2号
第七一五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是我国专业从事声学、光学、磁学探测设备研制的骨干研究所。第七一五研究所以研究所为主要技术支撑的创新体系,形成“一所两平台”的组织架构。重点发展海洋仪器与海工机械装备、超声电子与节能环保、光纤传感与智慧交通和智能装备四大新兴科技产业板块与现代服务业。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屏峰715号
本所创建于1965年5月,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一个以军为本,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两大业务方向,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设有分支机构,现有从业人员31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00余名,拥有11个省级技术中心、一个机电产品制造中心,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兵器系统工程联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是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单位、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江苏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单位。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圣湖路18号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已成为一个集研发、规模制造能力于一体的技术力量雄厚、科研设施先进、学科建设配套、学术交流活跃的国内一流科研水准的光电技术研究单位。华建所以来,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与专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与国家专利注册。拥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多波段红外探测实验与检测系统、国内一流的光电技术研究实验室、光学膜系研究基地和天文导航、光电对抗重点实验室;拥有CAD中心、计量检测中心、环境试验中心和华中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数控精密加工基地等。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981号
七一八研究所创立于1966年,总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集军民产业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单位。建所以来,为用户提供了500多种先进可靠的装备及产品,陆续建立了中国船舶工业化学物质检测中心、中国船舶工业化学计量测试检定站,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拥有高能化学工程、电解水制氢、气体净化、分析检测等现代化实验室,并装备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大型科研试验设备580多台(套)。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展览路17号
第七一九研究所又称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19所),成立于1965年,地处武汉,是中国唯一的核动力舰船总体设计研究所,是集总体研究、设计、民用产业化等业务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国家重点科研院所。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级专家13名、省部级专家30多名、研究员级专家60多名,所科研力量雄厚、科研设计任务饱满,科研经费充足,拥有综合仿真、剂量监测防护、高温高压、空调、液压、电气及自动化等现代化实验室。建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450号
武汉船舶通讯研究所主要从事综合通信系统和设备的研制。成立于1968年,地处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一条街,占地面积二十余公顷。全所现有员工1000余人,其中研究员49人,高级工程师180余人,工程师300余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专家29人。本所具有综合通信系统、天线与电波传播、收发信机、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光纤综合信息传输网络、信号处理、系统控制管理、程控交换、信息安全与保密通信、机电一体化、无线电测量、机械设计、科技情报和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处理等专业,建成了综合通信系统联调实验室、数字光纤环网实验室、数据传输及网络实验室、C31通信网络及互通互联实验室、电磁兼容实验室、天线及天线测试实验室、EDA实验室、机电产品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检测中心、无线电计量测试中心等科研开发专业实验室。。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312号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建于1968年,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主要从事电子工程系统与设备的研制。多年来,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系统与设备的研制工作,13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部(省)奖励。目前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研究员50多名,高级工程师2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近60名。有19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等,产品涉及医疗仪器、船用电器、通讯电子、机电设备等诸多领域。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南河下26号
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是国防电子信息系统技术重点研究所,地处南京,占地6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亿元,现有职工1000余人。主要从事海用探测技术研究和系统装备研发,先后研制出大批性能可靠、技术先进的系列化电子信息装备以及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有百余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为国防装备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具有先进、完善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生产组织体系。设有总体、信号处理、微波天线技术等六个专业研究室,拥有环境和可靠性试验、微波测量、高功率试验等六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试验基地。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346号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隶属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舰船材料与工艺及应用性研究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七二五所是海军各型号的材料技术责任单位,构建了海军武器装备的基本材料体系,有效保证了装备工程对材料技术的需求,为海军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材料技术支撑,是我国舰船装备发展的中坚力量。科研涉及船体结构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特种材料、焊接工艺、自然环境试验等多个重点领域。目前,七二五所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级海洋试验站,1个国家级大型构件焊接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16个省部级技术中心;并拥有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工作站。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滨河南路169号
中国船舶第七二六研究所是国内较早主要从事水声电子、超声设备、海洋开发和船用电子设备的应用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所。现有职工700余人,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4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00余人,其中研究员30余人;具有博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约200人。726所是水声工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点,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一批硕士和博士生导师。所内拥有较为先进的综合消防试验楼、实验楼、消声水池和一批声学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5200号
七五零试验场是我国水中装备唯一的集科研、生产、试验三位一体的科研事业单位。由科研区、试验区和生产区组成;科研区位于繁华的昆明市中心(船舶大楼),试验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高原明珠”——抚仙湖畔,生产区位于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从事测试技术与测试方法的研究,目标模拟产品、水下探测与打捞测试设备(设施)的科研、试制、生产;水中产品的试验及试验技术与试验方法的研究;以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网络应用、环保设备等通用研发技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东路3号(船舶大楼)
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从事船舶噪声振动检验测试、海洋工程测试研究、海洋应用物理研究、海洋环境研究及海上试验技术服务的科研事业单位。下设研究室、软件开发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检验测试中心、海上试验船队及所属民品集团公司。建所以来,圆满完成多项科研和试验任务,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上百项,部分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地址: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滨海街16号
中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65年5月,是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资格审定委员会审查认定、建设部颁发证书的甲级设计院,具有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工程咨询、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多项资质及业务能力。建院四十多年来,完成设计的工业、民用建筑项目遍及全国,为军工行业、船舶行业、机械行业、纺织行业、食品行业、轻化工行业以及民用建筑等领域的厂、所、院、校进行了设计咨询服务工作,其中20多项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设计奖、科技进步奖。地址:北京朝阳区双桥中路北院1号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成立于1970年4月,是我国较早以“系统工程”命名的国防科研机构,也是国内最早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进行军工项目研究与开发的单位之一。该院以军工主业带动科技产业,以应用业务集群为科技产业重点,向船海业务集群和船海服务集群延伸,形成军工主业与科技产业相互支撑的局面,成为海军装备建设和国家海洋装备事业的中坚力量。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16号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船舶行业唯一的综合性国防军工技术基础研究单位。中船综合院以“软实力助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科研支撑海军战斗力生成”为战略主线,统筹发挥专业领域优势,努力打造集行业智库、科研试验、创新应用产业和央企党校(三平台一党校)为一体的一流智库型基础科研院所,奋力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助力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0号
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专门从事船舶、海工以及各种钢结构建造工艺研究的综合性应用研究所,创建于1964年,现有职工400余人,拥有1个研发中心(7个专业方向)、4个子公司、1个工程中心。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以促进船舶工业工艺技术发展为目标,主要开展舰船及海工总体工艺研究;船体焊接工艺及装备研究开发;大型数控切割和自动化装备生产线研究开发;涂装工艺及装备研究开发;船用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工艺研究开发;造船软件系统和信息技术集成平台开发;金属材料无损检测,非金属材料技术检测等。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851号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11月,是中国船舶行业成立早、规模大、成果多的研究开发机构,是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是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国际船舶结构会议(ISSC)的成员单位,是流体力学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地址:上海市西藏南路1688号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成立于1964年,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目前我国民船设计领域规模最大、船型最丰富、市场占有率最高、人才队伍最稳定的研究设计单位之一。SDARI拥有一个全资子公司上海斯达瑞船舶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设计产品主要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液货船、矿砂船、滚装/ 客滚船、多用途船、特种工程船、海洋工程辅助船、海洋工程作业船、海洋平台等。SDARI牵头组建智能船舶创新联盟,建立智能船舶实验室仿真中心,实现了联调实验室、船舶性能大数据中心、船舶性能监控和服务中心的建成。产业化产品涵盖扇形导管、节能毂帽、舱柜节能系统、螺旋桨设计打包、装载计算机、高效舵、侧推管口盖、对外消防系统集成和可调桨节能系统等产品。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5月23日,是由原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改制而成,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5月1日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2007年1月22日改制成立“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与中船科技重组,资产整体装入上市公司。公司是一家多专业、综合技术强的大型工程公司,主要是做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项目总承包及投融资业务,在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中,承担着践行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船舶工业规划设计“国家队”的角色。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303号
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是中船集团公司系统唯一一家工程勘察单位,成立于建国初期的1953年。本院是国家综合甲级工程勘察单位,同时具有工程测绘、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和对外承包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等资质,本院拥有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工程监理、工程测试、水文地质勘察与凿井、工程总承包、地球物理勘探、勘察设备制造与维修、勘察技术探讨研究与咨询等专业。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302号
该院主要业务领域为军用舰船、民用船舶、海洋工程的科研设计以及港口与航道、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的监理。在高性能船舶方面具备一流的设计研发能力,拥有穿浪船型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建院以来,先后设计了各类船舶产品400余型,包括成品油船、三用工作船、公务执法船、观光旅游船、1500吨级起重船和消防船等,承接海洋工程科研设计项目60余项,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任务,获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近年来,又在LNG动力船舶研发和FPSO改装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地址:广东省广州海珠区革新路126号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探讨研究所是从事精密测试、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的综合科研机构,目前有37000平方米的科研区,总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全所的资产总值达亿元,置有1600余台计量、测试、加工、计算机等设备(其中进口设备100余台),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实力。地址:江西省九江市九瑞大道83号
长江船舶设计院是国内大型专业船舶设计研究单位之一, 1951年成立于北京,1965年迁址武汉,2001年作为中央所属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成为科技型企业。半个世纪以来,CSDI开发研究和设计了各种海洋型、内河型船舶近千型,已投入运行的达5000多艘,船舶种类包括了客船、干散货船、豪华旅游船、推拖船、消防船、高性能船、集装箱船、滚装船、各类工程船(含起重船、打桩船、挖泥船、救捞船、溢油回收船、浮船坞等)以及液货船(含LPG运输船、 沥青船、化学品船);开发研究了300多台港口起重运输机械(含大型岸边集装箱装卸桥、多用途门机、龙门起重机、台架式起重机、全互转起重机等)这些设计科研成果,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或超过国外领先水平。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临江大道387号
中国长航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国最大内河航运企业——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CSC)下属二级单位。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主营业务包括:为水运行业用户更好的提供船舶工程、内河船型的研究与开发、水上运输方式的研究论证、船舶性能与发动机测试、航运物流系统研究以及港口装卸工艺及设备、船用机电产品、航运信息与自动化工程、造船工艺及技术、航运经济与技术等科研设计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提供船用机电产品和港口装卸设备的交钥匙工程、船舶性能与船用节能技术产品的检测及节能技术服务等。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2749号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东部,占地总面积130余亩,是我国最大的交通运输综合技术探讨研究开发基地。目前主要的研究开发领域有:新船型及运输系统、舰船自动化系统、环境工程及环保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等;开展新技术、新装备及系统工程的论证、设计、开发、生产、经营,以及环境评价、工程承包、施工监理、技术咨询等业务。地址:上海市民生路600号
(本文综合全国能源信息平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教育在线等新闻媒体报道)